- 泛稱數位勞動平台的大型企業將零工勞動者不當歸類為獨立承包商,以便規避公司遵守法定最低工資、加班費和繳納非工資福利的義務。
- 在演算法控制下,勞動者不易瞭解工作分派或工資核算的方式。由於完全缺乏透明度,勞動者很難就攸關其工作或薪酬的決定提出質疑。
- 美國勞工部、聯邦貿易委員會、德州勞動力委員會和其他各州同等機關應立即採取措施,確保零工勞動者的工作場所安全,並維護其組織工會的權利。
(華盛頓特區)-人權觀察今天發表報告指出,美國各大數位勞動平台(digital labor platforms)將零工勞動者(gig workers)不當歸類為獨立承包商,從而剝奪其勞動權利。
這份155頁報告《「零工陷阱」:美國平台工作中的演算法、工資與勞動剝削》集中關注美國七家大型企業:Amazon Flex、DoorDash、Favor、Instacart、Lyft、Shipt和Uber。這些公司聲稱為零工勞動者提供「彈性」,但最終付出的薪酬往往低於各州或當地最底工資標準。七家公司中有六家使用規則完全不透明的演算法來分派工作及核算工資,以致勞動者必須先完成工作才能得知報酬。
「數位勞動平台創造出一種商業模式,以不透明且不可預測的決策驅動,既可規避僱主責任,又使勞動者受到演算法的嚴格控制,」人權觀察貧窮與不平等問題高級研究員蓮娜・辛梅特(Lena Simet)說。「這些公司承諾提供彈性,實際上卻任由勞動者面臨不穩定且低於最低工資的薪酬,缺乏社會保障,而且時時刻刻擔憂被解雇又投訴無門。」
這七家公司的勞動者從分派訂單、監督、付款到解雇都由演算法處理。除Amazon Flex使用固定時薪制以外,所有公司都使用不透明且頻繁變更的演算法來計算每件工作或班次的酬勞。應用程式和平台的設計旨在將零工勞動者的工時拉長、報酬壓低,而動態定價演算法則使勞動者在規畫工作日程和管理收入方面遭遇極大困難。在演算法控制下,勞動者無法充分瞭解工作分派或工資核算的方式。由於完全缺乏透明度,勞動者極難針對攸關其工作或薪酬的決定提出質疑。
人權觀察檢視了叫車、購物和送餐工作者的勞動條件,尤以德州為主要焦點。報告基礎來自對美國德州和其他12州共計95名平台勞動者的半標準化訪談,以及對德州127名勞動者的問卷調查。
人權觀察發現,即便這些市值數十億美元的大企業不斷擴大市佔和營收,許多勞動者卻因為低工資、演算法控制和組織工會受阻而墜入經濟不安全的陷阱。
監管薄弱造成這些公司得以將勞動者不當歸類為獨立承包商而非受雇員工,無視其工作性質和公司行使控制程度通常已達受雇員工的法定標準。這些公司因此得以規避法定最低工資、加班費和非工資福利負擔。對勞動者而言,他們必須提供自有交通工具並負擔燃料、保險和維修費用,還要繳納社會保障和聯邦醫療保險的雇主負擔。
接受問卷調查的德州勞動者平均薪酬較聯邦最低工資低約百分之30,較麻省理工學院估計的德州維生工資低約百分之70。此一發現呼應許多地方政府、學術機構和政策研究人員的觀點,他們一再發現這類勞動者的薪酬等於或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而且遠低於維持有尊嚴生活水準的門檻。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數位平台工作市場之一,靠零工工作賺取收入的人數於近年激增。據估計,截至2021年有百分之16的美國成年人曾使用至少一種數位勞動平台接案工作。平台勞動者不成比例屬於黑人或拉丁裔且家庭收入較低。
參加人權觀察問卷調查的勞動者平均時薪(含小費)16.90美元,但其中近半花費在工作相關開支。算進雇主通常為其他勞工繳納的非工資福利後,他們的實際薪資降低到每小時5.12美元。有些勞動者表示扣除所有費用後根本賺不到錢。
四分之三的問卷受訪者表示,他們去年幾乎繳不起住房費用;大多數受訪者都表示難以負擔食物、日用品和水電費用。超過三分之一表示無法支付400美元的緊急開銷。
勞動者向人權觀察表示,他們幾乎總是生活在被應用程式無故「停權」或開除而投訴無門的恐懼當中。將近半數被自動開除的勞動者事後獲得清除違規紀錄,可見將帳號停權的出錯率甚高。
平台工作者的財務不安全與公司本身營收激增形成強烈對比。以Uber為例,該公司在美國共乘市場佔有率高達百分之76,其2024年公告營業額約439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百分之17.96,全年純利達98億美元。Uber公司市值截至2025年4月達到1,694.1億美元。DoorDash佔有全美送餐市場的百分之67,2024年財報營業額為107.2億美元,公司市值截至2025年4月達到810.3億美元。
藉由將勞動者不當歸類為獨立承包商,平台業者還可以免除社會保障、聯邦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的雇主負擔,使公共基金失去重要挹注來源。人權觀察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非雇主統計的納稅資料估計,如果叫車、送餐和居家照護平台勞動者被歸類為受雇員工,德州自2020至2022年可向平台業者徵收的失業保險雇主負擔金額超過1.11億美元。若考慮未申報所得,實際短收金額可能更高得多。
在回應人權觀察的置評請求時,Lyft公司表示:「以應用程式為基礎的工作為數百萬美國人提供獨特的彈性工作機會,讓他們有餘裕達成其他目標、承諾或責任。這種工作讓他們能以傳統朝九晚五職業所不允許的方式,在為生活奔忙之餘兼顧許多真正的和不可預期的要務。」Amazon公司曾就本報告內容與人權觀察會面討論,但未作正式書面回應。其餘各公司均未予任何答覆。
按照國際人權法,所有勞工都應享有公平與良好的工作條件,數位平台勞動者也不例外。
人權觀察表示,美國勞工部、聯邦貿易委員會、德州勞動力委員會和其他各州同類型機構應立即採取措施,確保零工勞動者的工作場所安全,並維護其組織工會的權利。
「數位勞動平台創造出一種勞動力,無法享有工人抗爭數十年得來的任何權利與保障,」辛梅特說。「隨著越來越多人被吸引到平台工作以維持生計,聯邦和各州當局應加緊確保他們應享的保障,並應與國際勞工組織合作為平台工作制定具拘束力的全球標準。」